“春园暮雨细泱泱,韭叶当篱任意长。”一场春雨过后,满园的韭菜齐刷刷地冒出地面,根白如玉,叶似翡翠,鲜嫩欲滴,袅袅摇曳在微微料峭的寒风中,散发出淡雅的清香,不觉令人心生欢喜。
韭者,久也。东汉许慎《说文解字》里解释道:“韭,菜名,一种而久者,故谓之韭。象形,在一之上,一,地也。”意思是说韭菜只需栽种一次,便可连续收割、食用。割了一茬长一茬,越割越旺,生生不息。因而,韭菜也被称为“长生韭”。
韭菜在我国有几千年的栽培史,《诗经·豳风·七月》里就有这样的记载:“四之日其蚤,献羔祭韭。”古人以韭菜作为祭祀之物,有保佑子孙永远昌盛的寓意。《礼记》上也说,“庶人春荐韭,配之以卵。”说的是春天的韭菜风华正盛,配以鸡蛋烹饪用来祭祀先人。
韭菜四季常绿,可常年供人食用,但论及味道,还数早春时节的品质最佳。古代的吃客,是懂得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吃什么东西的。《山家清供》载,六朝的周颙,终年常蔬食。文惠太子问周颙:“其蔬食何味最胜?”周颙赞曰:“春初早韭,秋末晚菘。”此处早韭,指早春新韭,菘是白菜。就是说古人把早春的韭菜和秋末的白菜当做最佳的时蔬享用。俗语说:“正月葱,二月韭”,每年农历二月是吃韭菜的黄金时节,这是因为经过一个冬天土壤中的营养物质得到蓄积,此时韭菜的根茎部贮存了大量养分,水分含量也较多,吃起来较嫩。剪下春天的第一茬韭菜,氤氲香色中鲜嫩无比,沁人心脾。
杜甫《赠卫八处士》中云:“夜雨剪春韭,新炊间黄粱。主称会面难,一举累十觞。”春雨淅沥的夜晚,老友久别重逢,主人披蓑戴笠,到菜地里割来几把头刀韭菜,烹煮黄粱聊作新炊。虽是粗茶淡饭,却是情真意切,主宾开怀畅饮,吃得齿颊生香,真是令人神往。可以想象,杜甫一生坎坷,饱经离乱,那烛光融融、散发着黄粱小米饭与春韭香味、与故人相伴话旧的一夜,对于他来说是多么值得眷恋和珍重啊。
苏轼在《送范德孺》中这样描述吃春韭的场景:“渐觉东风料峭寒,青蒿黄韭试春盘。”春盘又称辛盘,因盘中盛有小蒜、大蒜、韭、芸薹、胡荽这五种辛辣蔬菜而得名。古人在春日开始时吃五辛,是认为经过一个冬天五脏中积攒了许多浊气,要借辛辣之物驱除之。
古人把韭菜称作是春季第一菜,认为春天多吃韭菜,使人百病不生,筋骨强健。收割韭菜亦是一件乐事,选用锋利的镰刀轻轻一划,声音清脆淋漓,隐约还可闻到一股混杂着泥土气息的脆生辛香味。我国传统养生讲究“春夏养阳,秋冬养阴”。春季阳气上升,食一畦韭菜,驱浊气,扶阳气,迎接欣欣向荣的春日。